当前位置: 首页 |先进典型 | 典型案例

花椒树下,贫困户变雇主 西凤阳村因地制宜发展花椒产业

关键词:     2019-03-19 16:31:00           浏览数:0

  3月12日的莱芜南部山区,山风格外凛冽,枯黄色依然是主色调。而在莱芜区牛泉镇西凤阳村的凤阳山上,却色彩斑斓,原来满山的花椒树下,一位位身着各色服装村民,正在为自己的花椒树剪枝。冯俊让夫妇就在其中。

  冯俊让夫妇今年都到了古稀之年,身体都还算结实,一人一把专用的剪刀,一个水壶,在地头上,还有几个馒头和一些咸菜。条件虽然苦,但是夫妇两人干得却很带劲,一上午的功夫就剪完了几十棵花椒树。

  “花椒树现在就是俺家的摇钱树,去年我们家光花椒就卖了3万多元,不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,而且还能给孩子支持点,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。”冯俊让笑着对记者说。

  花椒树变摇钱树,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,和村里多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花椒产业,带动村民致富有很大关系。

  西凤阳村是省级贫困村,全村220户560人,其中有67户105人是精准识别贫困户。和扎眼的数字相比,西凤阳村的地理条件更让人失望。西凤阳村地处牛泉镇西南角,和新泰市交界,道路蜿蜒崎岖,750亩地和1000多亩山场是唯一的生存本钱。

  “景观一般,距离城区较远,发展旅游很难,引进项目也不现实,有时候自己都想放弃,但是看着这些老少爷们还过着苦日子,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,要脱贫致富。”西凤阳村支部书记亓永明说。

  2014年初,村“两委”经过多次外地考察,后来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,最后把脱贫的希望寄托在花椒上。“我们村有上百年种花椒的历史,但是以前都是种了自己用,品种也是最原始的,在考察中发现很多村凭借花椒脱贫了,我们为什么不可以。”亓永明说。之后村里开始引进新品种,请专家来讲花椒树的剪枝和维护技术。

  2015年8月,市科技局派来的第一书记韩会涛驻村后,也对村里把花椒作为支柱产业的思路十分赞成。围绕如何把花椒树变成摇钱树,村里开始了一场大会战。

  为解决山上灌溉难题,村“两委”带领村民在山上修建了14座小水池,2个大水池,2个提水站,铺设管道3000多米。为了提高村民的技术水平,韩会涛请来了全省权威的花椒种植专家担任村里的花椒顾问,不但讲理论,还到地头现场传授最新的剪枝维护技术。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,村里办起了一个花椒粗加工工厂,旺季烘干花椒,淡季烘干山楂,还吸收了不少贫困户劳动力。为了提高销售价格并打开市场,村里还和颐高电商、万邦食品等企业合作,把西凤阳的花椒卖到了全国各地。

  由于村里各项配套措施到位,去年西凤阳村的花椒种植获得大丰收,产量达到15万公斤,不少种植大户收入在5万元以上,最少的也有5000多元。

  “以前我们根本没有把花椒放在眼里,谁也想不到种花椒还能致富,后来我跟着学习了剪枝技术,花椒产量增加了近5成,尤其种了新品种后,产量增加了更多,去年我们家就收了近3000斤花椒,为了收花椒,最多时候雇了五六个人来帮忙。”冯俊让说着有笑了。

  的确,从贫困户到雇主的角色转变,足够让这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高兴一阵子的。